杭州智能垃圾分類研究中心談到,在第20屆中國環博會上,展會第一次專門為智能垃圾分類開辟展區,“互聯網+垃圾分類回收”成為熱點。
“互聯網+垃圾分類”正在多地推進。在北京的多個居民社區,記者就見到各種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、或身穿印有“互聯網+垃圾分類”字樣的工作人員,也有不少居民參與到這種垃圾分類模式中來。
行業悄然擴張
2014年,從回收廢舊電子產品開始,出現了一批基于“互聯網+廢品回收”模式的O2O交易平臺。但該行業一直不溫不火,直到2018年迎來一波發展熱潮。
中國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秘書長潘永剛分析,行業擴張與政策關系緊密。2018年,國務院提出,要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,到2020年,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。
今年兩會期間,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將“互聯網+”回收模式作為垃圾分類回收體系的一部分,充分利用技術平臺降低回收難度,并打造垃圾分類回收的“一網通辦”平臺。
杭州智能垃圾分類研究中心認為,國家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,這片藍海大有可為。現在多家垃圾回收企業已經打造了自己的大數據平臺,可以直觀了解垃圾回收、分類和處理的情況,“這些大數據可以為政府推進垃圾分類提供直接幫助,能更加有效處理生活垃圾。”
垃圾分類的思路需擴展
參觀完第20屆中國環境博覽會后,有觀眾感慨回收柜雖然很智能,但“看來看去好像都一樣”。
“行業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,垃圾分類思路不能僅僅停留在回收環節上。”杭州智能垃圾分類研究中心指出,當前許多“互聯網+垃圾分類”回收的企業,關注的多是“中間過程”,前期的干濕分離和后期的處理過程則涉及較少。此外,受利益驅動和成本制約,許多企業回收的僅是諸如瓶子、廢紙等回收效益較高的垃圾,而像廚余垃圾等則無人問津,處理技術也不成熟。
流量變現也是制約發展的一個因素。一位互聯網垃圾分類回收企業創業失敗者曾表示,通過上門回收服務獲取用戶流量并不是難事,所吸引的用戶還具備黏性好的特點,但僅靠這一業務支撐不起企業的人力、倉儲、物流、技術、研發等成本。
杭州智能垃圾分類研究中心認為,要實現產業升級,將回收和資源開發利用深度結合,形成從垃圾產生端到中間運輸端再到最終處理端、再生產端的完整效益鏈。同時,政府的財政和政策支持也很關鍵,“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,讓垃圾分類回收企業有資金和力量進入到更多的小區和單位,這也能減輕市政管理方面的壓力。”
無論互聯網將來與垃圾回收如何結合,民眾垃圾分類的意識才是最主要的,“互聯網只是一種手段,我們應該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懂得做好源頭上的分類。”
以上就是關于“互聯網+垃圾分類”智能有償鼓勵居民垃圾分類的模式,你了解了嗎?大家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可以留言。
Copyright ? 杭州申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??備案號:浙ICP備19000748號-2